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又一位互联网巨头在这里失手

投中网   接招-方浩阅读:1156赞:872019-07-04

上周,有媒体披露阿里旗下的知识分享平台“凿凿”已经被内部放弃,目前该App首页上的最新问题还停留在今年3月份。

又一个巨头绊在知识赛道上。

上周,有媒体披露阿里旗下的知识分享平台“凿凿”已经被内部放弃,目前该App首页上的最新问题还停留在今年3月份。大约一年前,今日头条旗下的悟空问答团队被爆并入微头条体系,意味着这家新巨头在知识分享赛道的探索并不顺利。

在中国衡量一条赛道有没有价值,关键看有没有被巨头惦记。去年8月,知乎完成2.7亿美金融资,估值接近30亿美金,成为中国估值最高的知识分享社区。此前,头条宣布砸10亿人民币从知乎挖大V;此后,就连阿里都对这块蛋糕动了心,上马“凿凿”。更不用说得到、喜马拉雅这些新生代。

围绕知识的这条赛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处于不同教育阶段的人,对信息的获取是不一样的。知识市场已经已经成型,这就是巨头重视的原因。

知识市场包括知识社区、知识付费、知识分享,但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知识社交。知识分享本质也是信息分发,但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内容分发,知识分享的特征一是高质量内容,二是嵌入了社交关系链。所谓高质量的内容,其实就是结构化的内容,它与线性内容(新闻、资讯)有着本质不同。同样是内容分发,知识的分发离不开社交属性。

巨头们盯上这条赛道,是因为高质量内容及其背后的生产者、消费者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无论是流量规模还是流量黏性,都非常可观。

阿里和头条是各种风口的常胜将军。电商、支付、云计算、新零售……再大的风口阿里都能Hold住;从今日头条到抖音,头条系爆款一个接一个。但它们共同的滑铁卢是知识社交。比起电商或纯内容分发,知识社交赛道很窄,不需要疯狂烧钱,按理说不难搞定。

结构化的知识内容需要生产端和消费端共同参与,因而又具有天然的社交属性。所以像知乎这样的社区,也是一个社交平台。知识社交其实是内容x社交:内容生产的同时伴随着社交,内容消费的同时也伴随着社交。过去十年,表面上看知乎沉淀的是内容,实质是社交关系链。这正是巨头不断在知识社交上折戟的原因。

有的巨头做知识社交时,首先想到的是挖人,也就是从知乎这样的平台重金挖走大V。比如挖走历史领域的KOL、军事领域的KOL、医学领域的KOL……认为集中搞定一些垂直领域的大V就万事大吉了。实则不然。

在知识社交平台上,大V永远是单向度的大V,而用户永远是多维度的用户。怎么说呢,一个对明史有特别研究的KOL被挖走了,只是TA的粉丝的某一个需求被挖走了,因为后者除了对明史有兴趣,可能还会对互联网、音乐、电影等其他领域感兴趣。除非巨头彻底收购这种平台,否则怎么可能挖走用户的全部需求?

所以说,钱根本就不是知识社交的门槛。真正的门槛是时间。

从2010年创立到今年年初,知乎已拥有超过2.2亿用户,这些用户不是靠线下发传单拉来的,也不是在各大卫视投广告买来的,而是通过知识本身的传播积累起来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知乎像一个挣脱青春期束缚的孩子,动不动就被人漫骂一顿乱喷一通。

但作为一家知识基础设施服务商,知乎的基因并没有变,而是在延展。想想知乎2000万用户的时候,大家的需求是多少?现在超过2亿用户大家的需求又会是多少?做变现、推出新服务,都是一家公司变得正常的过程,而不是变得不正常的过程。

诞生于PC互联网时代的两家著名内容社区,都是因为抗拒时代的变化而最终与用户渐行渐远,连巨头都把它们忘了,这才是最可惜的事情。

知识社交的价值在于满足了用户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中国互联网尤其在内容领域,简单粗暴就是王道。从需求的角度看,这没有什么不对,但在上半身市场,但知乎提供了一种精神产品,这才是稀缺性所在。

精神产品内涵很大,但外延很小。互联网的出现,不仅让普通知识传播成了可能,也因为社交关系链的建立而加速了这一进程。知识x社交即可以放大知识的传播力度,也可以让社交更加频密。

还有一个原因是,整个社会不再是360行出状元,而是3600行甚至更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同时不同细分领域之间的交叉也越来越多,知识的流动需要一个载体,这就是知识社交赛道的巨大价值。

注:文/方浩,来源/投中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标签:

作者: 接招-方浩

来源: 投中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