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24鲜便利店上线无人收银 无人零售还这么玩

联商网   联商网-木鱼阅读:213赞:02017-09-06

9月5日,上海新兴便利店品牌“24鲜”旗下的3家门店上无人收银技术,“24鲜”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旗下9门店要全部上线此技术

9月5日,上海新兴便利店品牌“24鲜”旗下的3家门店上无人收银技术,“24鲜”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旗下9门店要全部上线此技术。

有人便利店上线无人收银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据24鲜总经理顾星介绍,此项技术的合作方是阿里旗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

第一步,打开支付宝APP,扫描店内无人收银二维码,页面会跳转到“24鲜”店铺页面;

第二步,点击“24鲜”店铺页面顶部Banner或者底部无人购,页面会跳转至无人购页面;

第三步,点击无人购页面的扫描商品条形码,将扫码界面对准所要结账的商品条形码,开始结账;

第四步,商品扫描完毕如要支付,则点击右下角支付订单,支付完成,系统自动生成购物清单,给店员查看即可。若继续购物则点击继续扫描商品条形码,继续购物,购物完成后点击支付。

通过走访,《联商网》发现口碑无人收银技术的上线,给24鲜便利店带来3个变化:

首先高峰收银排队问题得到解决。便利店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及时性需求而产生的,其核心是“便利”二字。在销售高峰时期,由于收银机台的限制,买瓶水可能都需要排队2-5分钟,更有甚者需要近10分钟。24鲜总经理顾星表示,高峰时段24鲜需要排队时间平均5-10分钟,而使用无人结账从进店到离开最快不到1分钟,它让我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

其次在服务上得到改善。鲜食是便利店的毛利堡垒区域,越来越多便利店开始提供鲜食产品,而要想做好这一方面,便利店的店员不仅仅要收银,还需要在鲜食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如取餐、热食、等服务。无人结账提高了收银效率,减少高峰期需要的收银员,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在鲜食方面服务。顾星告诉《联商网》,口碑无人收银技术带来的最明显的好处在于让便利店员工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辅助服务顾客购物上面。

最后在营销方式上有了新的变化。口碑无人收银项目可以为便利店提供支付、营销、数据的一体化自主购物服务。用户扫码进口碑店铺后,就能快速识别这个用户。 然后根据他的特征,迅速匹配出“千人千面”的营销资源,比如新人券、满减券或者单品券,以此进行精准营销,提升销量。扫进口碑店铺商家也能通过爆款单品的优惠券提高客单价,从而带来更多销售额 。

然而,说到无人收银就不得不谈无人零售。无人零售在自去年12月份亚马逊的Amazon Go视频出现以来一直为业界热议,而2017年业内对无人零售的追捧更是到达狂热的地步。无人零售的火爆主要有两个种原因:

1.无人零售解决了困扰整个零售业“人”的问题。零售长期以来就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随着人工成本上涨,实体零售不堪重负。为了让企业存活而不得不采取裁员方式,但是裁员就会陷入服务水平下降,顾客流失的死循环。无人店的出现,将极大的减少人的使用,但服务并没有降低。

2.无人店背后的技术突破。无人门店一直都是零售人梦寐以求的,但是门店要想无人或者少人服务,就必须解决支付问题。在技术没有突破之前,无人的要想做成,就必须靠人的道德约束。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支付技术,物联网技术的突破,这一且成为可能。

而随着无人店引发追捧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非议,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唱衰无人店。其主要原因是,无人店的技术尚未达到大规模商用的水准,无人店的成本无法覆盖所减少的“人”的成本。目前尚无一家无人店能够大规模复制。

《联商网》了解到,口碑的无人收银技术恰好在成本的问题上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其成本很低。对硬件设备没有硬性要求,只需要超市或便利店给出一条专门的收银通道或者安排一个店员抽检即可。

其次,更换简单,可大规模复制。据口碑无人收银项目负责人黄之均介绍,口碑平台完成一家连锁便利店(大约3000个sku)的数据对接,用时基本只要7天,具备大规模复制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解放人的目的。顾星表示,无人结账使用率的提升跟门店运营效率的提升几乎成正比,当每天有超过40%的销售额都来自手机无人时,门店就可以为此节约一半的收银员人工。

对于口碑无人收银技术,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无人店的成本没有降下来,不能大规模普及之前,口碑成本低,可大规模复制的无人收银技术,将是目前实体门店的较好选择。零售少人化至无人化是趋势,特别是在支付上,但是在技术和成本没有达到适当的零界点前,需要一个过渡的产品,而口碑无人收银技术有希望成为传统有人零售向无人零售过渡的桥梁,是现在门店存在的人的成本和效率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标签:

作者: 联商网-木鱼

来源: 联商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