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出海or跳海?头条全球化扩张启示录

虎嗅APP   西?翔阅读:1268赞:432019-03-11

在继BAT之后的TMD序列中,美团、滴滴此前先后被爆出巨额亏损。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商业模式过重,需要切入太多的线下运营环节,因此必须花费高昂的人力和推广成本。

在继BAT之后的TMD序列中,美团、滴滴此前先后被爆出巨额亏损。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商业模式过重,需要切入太多的线下运营环节,因此必须花费高昂的人力和推广成本。作为三者中商业模式最轻的头条,过去一年的表现又如何?

据The Information爆料,头条2018年整体亏损12亿美金。相比2017年的小幅盈利而言,18年稍微不太如人意。而“罪魁祸首”则是过去两年主打出海、持续烧钱的Tiktok。复盘头条过去几年的出海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1、双轮驱动战略与头条的出海逻辑

头条出海有这样几个典型的关键节点:

-2016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张一鸣表示,全球化将是今日头条2017年的核心战略之一;

-而在2017年字节跳动6周年庆之际,张一鸣宣布,公司的新愿景是“全球创作与交流平台”,其2018年关键词是“全球化”。

-到了2018年,在一场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钱颖一教授的对话中,张一鸣提及,预计3年内今日头条海外用户占比从10% 增长到50%。

但要理解它的出海逻辑,仅留意到以上事件还不够。

众所周知,头条一开始看上的是人与信息的撮合生意。它试图借助机器算法来提升分发效率,而其打磨产品的能力是后来一切发生的前提。

从图文资讯信息的分发开始,头条系产品的推荐算法从来都主打“猜你想看”、“给你看你想看的”。一味的迎合甚至放大人性的某些部分,导致头条平台上很长一段时间都充斥着良莠不齐的内容。

再加上,如果单纯只做图文信息分发,头条的整个盘子其实是一眼看得到天花板的。套用字节跳动朱时雨的话:

从商业逻辑来看,资讯内容最后必然走向流量和广告的逻辑,收入公式大体=DAU??人均Feed条数??ad load??eCPM。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官方的转变是2018年4月,今日头条将整体品牌变更为“字节跳动”,淡化了“今日头条”品牌。这意味着今日头条的主营业务由以“资讯分发”为核心转向“资讯分发+短视频”双轮驱动。

这是头条为了在内容形式上打破局限所做出的努力。但其实它早早就已经开始布局短视频赛道,正因如此,后来才有了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以及抖音的故事。

而除了图文资讯和短视频分发之外,头条也在同时往搜索和社交方向迈进。

年初推出的多闪,被看做是它对腾讯社交大本营的一次试探(虽然我并不这么认为,至于原因,我在 字节跳动之意不在社交 一文有详细论述),目前看来并没有什么水花;而头条进军搜索生意(以及近期将搜索商业化摆上明面)的动作,似乎也很难冲破百度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壁垒。

除了以上这些业务条线的拓展,如前所述,最值得一提的则是头条早在2015、2016年就试图从地域角度进一步打破国内看似有些板结的僵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头条后来的出海策略非常直接:复制国内产品线,以算法技术输出为核心,“自建+收购”双轮驱动。

这一过程中最值得拿出来讲的、头条自建的标杆产品有四个:TopBuzz(今日头条海外版)、Hypstar(火山小视频海外版)、TopBuzz Video(西瓜视频海外版)、Tik Tok(抖音海外版)。

2、头条出海喜忧参半?

以TikTok为代表的短视频业务正式出海的第一步是,头条在2017年11月正式收购了musical.ly,其后将二者账户合并,并保留Tiktok的名称。The Information的那篇报道中说,TikTok国际化推广成果事实上喜忧参半。喜的是印度市场增速快,日活在2019年1月达到2300万;忧的是在美国市场留存数据不好看,其30天留存只有10%。

头条选择出海,一方面是为了避开国内已经接近固化的巨头相争的局面,另一方面,则是在探索海外扩张的可能性。那么目前来看,头条出海取得的成绩如何?

我觉得至少得衡量两个指标:烧钱效率和回本周期。

先看烧钱效率。造成12亿美金亏损的主要原因是,Tiktok在过去一年多通过海外渠道投放了大量广告,而且从Apptopia的数据可以发现,头条的全渠道投放量都有不同的提升。

前面提过,Tiktok在印度的下载量和日活相对不错。但印度市场本身还处于蛮荒时期,尚未经过互联网公司的“教育”,许多巨头公司也并没有参与到烧钱大战中,因此其拉新成本很低,最低可低到20美分每人。

早在18年3月,谷歌就已经成立NBU团队(Next Billion Users,意在打造下一个10亿级用户的产品),这个团队由时任谷歌VP的Caesar Sengupta直接负责。但他们深知,印度广告市场整体规模较低,不一定值得大肆烧钱。

两个证据:第一,根据Dentsu Aegis Network的预估,目前印度包括电视、出版业在内的所有广告收入约为100亿美元,其中数字广告是12亿;相比之下,美国2018年数字广告市场规模为880亿美元。

第二,尽管作为新兴市场,印度互联网用户的增速和前景有一定诱惑力,但仅仅了解规模数字还不全面。要知道,市场规模只是需求的信号,而不是衡量需求的标准。

举个非常现实的数字,印度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美元,中国是9000,美国是印度的30倍,60000美元。要知道,单纯的获客只是第一步。在此之后,留存和变现才是重点,而印度用户价值的前景存疑。

在美国市场,Tiktok的表现稍显勉强。

可以看DAU、MAU等数字。DAU/MAU实际衡量的是活跃用户打开App的频率,被称为参与度指标(Engagement Index)。如果该数据为100%,说明用户每天都会打开,而50% 则意味着每隔一天打开一次。最初是Facebook将这一指标带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重视该指标的表现。

从Apptopia的统计数据来看,相比Snapchat、YouTube动辄95% 的参与度而言,Tiktok参与度不到30%。这意味着,即便它可以通过烧钱买来大量新增用户,但也很容易因为流失问题使得广告效果大打折扣。

当然,DAU/MAU还不能很好地完全展现一个App的广告变现潜力。还有的产品使用频次并不高,但与用户间的单次互动蕴含了很高价值。

如领英,只有在招聘与求职需求旺盛时才会间歇性增长,但其不断增长的数据库确实很有价值;再比如Airbnb,尽管它上面的用户每年平均使用才2次,但其客单价相对高很多。

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公司Flurry公布了一张各种app的“用户忠诚度”,该图有两个维度,竖向的为使用频率(每周的打开次数),横向的为用户保有这个app的时间(超过90天的比率)。

而Tiktok在上面这个图表中处于什么位置?它与用户的单次互动又能带来多大价值?事实上,它也属于我们前面提到的流量和广告逻辑。虽然内容形式不同,但其收入公式依然大体遵循DAU*人均Feed条数*ad load*eCPM的天然限制。

3、出海顺利与否决定头条的未来

Tiktok的出海之路未来将如何,一个不错的风向标是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自2017年起,抖音、快手的快速崛起似乎宣告了短视频赛道的崛起,甚至有人开始担心这股潮流是否会冲击腾讯的“流量大本营”。但从相关数据来看,这种担心有些多余。

首先是,至少在当下,头条系短视频产品的增长红利期已经接近结束。2018年6月,抖音官宣自己的国内日活用户突破1.5亿,月活用户超过3亿。而据国金证券的一份研报来看,此后,抖音、西瓜、火山等短视频平台的国内增长情况几乎陷入瓶颈。

除此之外,据统计,2019年1月,微信月活用户的月均使用时长为1380分钟,是抖音的4.4倍;月均打开次数为241次,是抖音的6.2倍。在过去12个月内,微信、QQ的月均使用时长基本保持稳定。因此至少在国内,我们很难认为头条旗下的短视频产品们对腾讯基本盘有什么威胁。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佐证,试图在国外(尤其是北美)站稳脚跟并迈出变现步伐的Tiktok,面对Snapchat以及FB旗下产品的围追堵截,很可能会打得相当艰难。

事实上,通过当前现状我们可以对头条的未来做个推演:如果继续基于当前商业模式,持续扩充APP广告位、提升广告加载率、选择高毛利的广告主,头条将可能囿于广告市场的困境。而其出海之路是否顺畅,将直接决定这块广告市场的大小。

标签:

作者: 西?翔

来源: 虎嗅APP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