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我离开做了10年的广告业 转行互联网这3年

亿邦动力网   令狐阅读:618赞:582018-10-29

直到今年再次创业,才发现这两年的每一步路都没有白走,也开始对互联网找到感觉。将这三年的教训和反思总结成5点,供想转行不敢转行的朋友们参考。

33岁那年是2015年。

离开广告业前那两年,是我打工时代最辉煌的两年。同时,那两年也是移动互联网崛起的两年。而转行后的两年,是我打工时代最惨淡的两年。

直到今年再次创业,才发现这两年的每一步路都没有白走,也开始对互联网找到感觉。

将这三年的教训和反思总结成5点,供想转行不敢转行的朋友们参考。

1. 转行是刚需,转行需趁早

大学读的广告学专业,很幸运的是,这行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所以,一口气在广告业做了10年。

这10年可谓是顺风顺水。经历了一家公司从120人成长为1200人,一家公司从亏损到挂牌新三板创新层。

父亲一直不太理解我所从事的领域,并对我的性格表示担心。大家知道,职场开挂的人都不是很讨人喜欢。

工作第二年,父亲跟我念叨:你要外圆内方,万一公司不行了怎么办。我当时倔强的回答,我们公司怎么可能不行!

31岁的时候,曾立志40岁退休。觉得自己在广告业的能力,可以混吃混喝等死一辈子。

万万没想到的是,移动互联网来了,跟PC互联网时代的世界,完全是两个样子。很多行业都变了,我准备混一辈子饭吃的广告行业也变了。

刚入行的时候,广告就等于营销。

开进央视一台桑塔纳,开出一辆奔驰。是大家对于广告的信仰。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是广告人内心傲娇的自我催眠。

当客户开始要销售线索,要ROI,广告业变了,彻底变了。变得让我没有一点点的安全感。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父亲当年的语重心长。

从23岁工作到65岁退休,有多少个时代变换,谁都难以预料。要想全身而退,转行就变成了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事情。

总结了下,出现下面4种情况的时候,就是时候考虑转行了。

当你所从事的行业给你焦虑感大于安全感的时候;

失落感大于成就感的时候;

疲惫感大于兴奋感的时候;

经验值不如创造力的时候。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应该什么时候开始转行。

我的看法是,转行需趁早。最好在上一个行业做到高点的时候主动转行,而不是等实在不行的时候被迫转行。

任何一个新兴行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有经验的人,入行的门槛相对低。等到行业已经发展起来的时候,入行门槛就会变高。

我当时决定转行的时候,就是打工时代收入最高的时候。

在我认识的人里面,也有一直转行,而且每一次都很顺利,很成功的。从米国政府单位,到宝洁公司,到罗兰贝格,到汽车企业高管,到房地产企业高管,到电动车企业总裁。

人一生几十年的工作时间里,就是会有若干个时代变迁,每一个时代变迁意味着新一轮的红利,新的上升通道。

主动转行,才能抓住每一个上升通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赢家。

2. 不用等准备好,因为永远准备不好

我是一个比较二的人。自己想清楚的事情,行动力强的连我自己都怕。

所以,我转行的时候,没有做任何准备。后来发现,自己的莽撞不对,但也不算错。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准备了也没用。

首先,工作特别不好找。

离开上一个行业,再怎么降低标准,你对找一份工作的要求其实都很高。

在上一个行业,都是猎头找你。转行以后,你发现自己连简历都好多年没更新了。

写简历的时候,整理着自己在上一个行业的累累硕果。这个时候,其实是你作为一个职场人最后一次自信满满。

甚至,折腾了几天之后我才发现,互联网行业的招聘渠道根本不是51job,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

直到背着老婆,假装轻松的投了上百份简历石沉大海,自己的积蓄快花完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在一个新的行业找工作意味着什么。

想找一个听过的公司,不可能。

想找一个离家近的公司,不可能。

因为你之前的住所,一定是在你上一个行业的聚集区。

想找一个收入不低于自己预设的底限的公司,不可能。

一个月时间,我记得好像只接到过三个面试机会:两家骗子公司,一家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的公司。

是的,我去了最后一家公司。

收入是之前的四分之一,离家开车27公里,没有独立办公室,办公楼很破,椅子很脏,同事都是之前在广告业看不上的人(请参考阅读互联网公司时尚穿搭指南)……

在新的行业,你不再有选择公司的能力。

其次,工作中更没有安全感。

刚刚为终于找到工作送了一口气,打算忍辱负重施展抱负的时候,才发现一切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在这个新的行业,DAU、MAU、portal、激活、7留、CPT……好多概念都得去问百度。

在这个新的行业,你得认真去体会,运营是干嘛的,技术是干嘛的,产品经理是干嘛的……

在这个新行业的公司里,你得重新适应被吩咐,被要求,被批评,90后对你直呼其名。

在这个靠资本发展的行业中,你得担心公司会不会B轮死,会不会C轮死。

然后,体面需要努力维持。30岁后,体面会变成刚需。

当你收入只有过去的四分之一,你得重新回淘宝买衣服,逛菜市场自己做饭。这些大家都有心理准备。

有些事情就很难面对,所以需要自己努力的想办法维持体面:

工作中,你得找时机私下跟相处不错的同事,拿过去的事情吹牛逼。

你在跟朋友聚会的时候,或让老婆忍住不买包包的时候,你可以聊,公司给了我千分之一的期权,如果公司发展的好,会成为千万富翁,会财务自由等等。

结账的时候,你得假装去上厕所,接打电话也可以。

朋友坐你车的时候,你得聊,其实这个车跟之前的奔驰差不多,就是品牌不行。

被迫换工作的时候,你得把责任推在上一家公司身上,并且大力夸赞新去的这家公司。

最后要说的是,转行没有回头路。

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转行的路再难,也不要走回头路。

我脸皮厚,一度觉得转行实在太难,加之生了二胎,生活压力加剧,就走过一段时间的回头路。并不顺利。

过去的行业就算开始走下坡路,也在发展。你再回去,就需要新的经验。问题是,你体验过了一个朝阳行业的精彩,就不会再有当年的心态走老路了。

总之,转行确实难,我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说破无毒,告诉大家最坏的结果。

主动转行再难,都比被动转行好很多。从波峰到低谷,总好过从低谷到更低的低谷。

有了成功转行的经验,才会获得职场的安全感。

3. 转行还做老本行,其实等于没转行

一般来说,进入新行业,一般都还得做之前的事情。

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转行后如果还是做跟上一个行业类似的事情,其实转行的意义不是很大。这个道理也是我在入行一年多以后,才悟出的道理。

核心原因两点:

其一,转行更多的原因不是因为公司不行,是因为上一个行业本身的价值,已经开始衰退。

其二,如果某个职位,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可以做,说明一定不是这个行业的核心部门。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转行的目标是什么。

相信对于所有人来说,转行不是目标,在新的行业里上升到新的事业高度才是目标。

要达到新的事业高度,必然需要GET新技能,创造新价值。遗憾的是,我在互联网行业打工的将近两年时间里,并没有进入核心部门,一直在市场部工作。

总结教训,主要是我在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时候,身段放的不够低,进的公司还是规模有点大。

应该进入更早期的创业公司。

以我们目前自己的公司为例,不管是产品开发、运营、推广、内容等等,大家都在一起讨论。很多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事情,打破原有的岗位职责界限,力所能及的做所有事情。

当然,这也许不是唯一的路径。只是我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所以,建议想转行,或者已经开始转行的朋友,给自己在新行业一个足够清晰的规划:

想做哪块事情,需要学习什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然后再看怎么去切入。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没有创业的打算,有了成功转行的经验,才会获得职场的安全感。

4. 转行最大的意义,是回到少年状态

少年状态,是对一切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的敏感,是对一切无所畏惧的果敢,是不怕失败的勇气,是一块吸不满水的海绵。

所以,未来才会属于年轻人。而转行的意义,就是永远赢在未来。

大喜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

只有在转行之后,遭遇起伏、挫折、艰难、失落、彷徨,油腻的我们才会回归少年的状态。

进入互联网行业,尤其是自己创业之后,我开始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有一天,在学习了四个小时我在朋友圈写到:

人所有的自满-自卑-自负,空虚-乏味-困惑,都是来自认知的匮乏。

人生来视野有限,所有对自我的评价也就是局限的。认知的世界有多大,我不知道,只知道每打开一扇认知的门,都会兴奋,都会自省,都会更有动力。

而这,会让人不断的沉迷于学习,让人知道虚怀若谷,让人理解客观与豁达,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互联网行业给我最大的启发是,重新理解了新时代的商业逻辑。即在技术+资本的基础设施之上,构建有护城河的创新模式,以数据为核心不断迭代升级打怪。

不断迭代升级打怪,就是一个持续的少年状态。我想,这也是互联网的最大魅力所在。

那些穿着卫衣球鞋的互联网行业的中年人,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内心的少年状态。

相信我,重新回到这种少年状态,很爽!油腻之后再回归少年态,真的很爽!

回到少年,你就会看到更多新机会,敢于尝试新机会,也就更容易抓住新机会!

而且,比起“少年老成”,这种“老成少年”,自然会更有竞争力。

朋友,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5. 只要找到好的切入点,创业其实没你想的难

今年六月,以“让好产品更好卖”为使命,我开始了创业,至今整五个月。虽然对大致的方向是明确的,但是开始的三个月其实也是迷茫的。

后来经过反思发现一个关键问题,其实自己还是没有商业模式,自己的模式来自阿里等生态公司的赋。

实际上,这也是身边很多创业的朋友,尤其电商圈子里比较普遍的问题。开一个淘宝店、做一家MCN,都是如此。

在没有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之前,为了公司生存或者做原始积累,套用生态公司定义的商业模式,其实无可后非。

但问题就在于,公司整体的风险很大。赚多少钱,赚多久钱,并不是自己说了算。

虽然把公司定义为内容电商,但是本质上,还是在利用信息不对称,做内容营销的生意,还不是互联网,不是上一部分说到的,新时代应有的商业逻辑。

好在,之前公号写的一篇文章突然间在电商圈子里刷屏,第二个月公司就实现了盈利。为找到有价值的切入点,争取了多一些的时间。

根据我这几个月的心得,方向是想出来的、判断出来的。但是,切入点一定不是想出来的,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

我之前第一次创业,就是空想了一个切入点,结果可想而知。

在方向的思考上,写公号对整理自己的想法很有帮助。曾经写过一篇《如果阿里死了,你打算怎么活》的文章。

看上去标题党,但确实代表了我对整个电商行业的判断。电商渗透率会加速提升,去中心化大势所趋,平台电商份额一定会在未来占小份额。

这意味着小B电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而所有小B做电商的难点,在于对供应链的判断能力,以及因为选品难带来的高额运营成本。

对于平台来说,不需要判断商品靠谱不靠谱,商品好不好,是商家的事情。商家的产品出了问题,平台只要采取处罚措施,平台还是值得信任的。

但是对于小B来说,用户的信任成本很高。一旦商品或物流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用户流失。

所以,将供应链数据化,为小B用户提供数据化选品SAAS服务,就有可能成为去中心化电商时代的入口。道理跟阿里先从1688做起,道理一样。

但是,这仍然不是一个好的切入点。因为这个事情太大,周期太长,而且缺少接触供应链的切口。

与此同时,为了给公司增加更多的现金流项目续命,我们还做了一款创新产品的全国电商总代。

在入驻各大社交电商平台时发现,他们都倾向于选择已经在平台电商上验证过的爆品,或者有大品牌背书的产品。

这给我很大启发。这说明,大量的创新型产品,并找不到好的分销渠道。

而且,微信小程序的大盘数据,2.8亿日活用户,20万左右的电商小程序,让我迅速做了决定。进入小程序领域。

为了体验整体的交易流程、产品及运营逻辑,先是买了有赞的小程序。

而后,马上投入开发自己的电商小程序,萃店。

在定位上,我们想区隔市场上较为普遍的消费降级向社交电商,做一款消费升级向的社交电商。

在产品形态上,不想再走货架电商的老路,而是以短视频为核心的表现形式。于是,我们就把萃店做成了一款短视频社交电商小程序。

在用户界面上,力求简洁,用完即走。

10月15日16:00,开始上线试运营,上架了4款商品及一个赠品。

上线当日,发动运营团队10个人,以自己的朋友圈好友做裂变。8个小时,新增用户660人,交易22笔,成交金额2050元。

10月24日,萃店录入阿拉丁指数,当天阿拉丁指数2774。

10月25日,萃店阿拉丁指数3203。

10月26日,萃店阿拉丁指数3467。距离电商小程序第10名小红书2757分。

与此同时,一个星期时间,主动与萃店联系合作的供应链待选产品SKU超过500万。

更重要的是,我们真正成为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我们也开始像邻居“菜鸟网络”的人一样,亢奋的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不舍得回家。

我们可以在10个后台,随时监控运营数据,调整运营策略,优化产品逻辑,跟技术死磕。

我们开始明确自己的小目标,进入电商小程序Top10。

我们有了共同的理想,回到了快乐的少年态。

你呢?

标签:

作者: 令狐

来源: 亿邦动力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