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四个数据安全的高危场景 你知道吗?

亿邦动力网   何洋阅读:732赞:322018-02-01

新技术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让“数据安全”问题加速凸显出来。

新技术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让“数据安全”问题加速凸显出来。

大数据、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应用,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让“数据安全”问题加速凸显出来。

11.jpg

在我看来,目前大众对互联网服务的依赖程度,跟大家对数据安全的了解完全不成正比。

在许多常用的互联网产品用户条款中,“可将用户数据作商业用途”这类条款随处可见;此外,一些已经掌握了庞大用户数据的公司,在数据的保管和使用上也存在不少漏洞。

12.jpg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国内,它早已成了“世界难题”,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去年9月,美国三家最大征信公司之一的Equifax被黑客盗走了1.43亿美国公民的敏感数据,包括社保号、信用卡号、出生年月日等等;11月,国内某金融现金分期公司数百万学生的贷款信息、家人电话、帐号密码等隐私信息遭内鬼泄露。

13.jpg

2018是数据安全年,向危害数据安全的行为宣战,已经成为了全人类一致的诉求。

本期《何洋开讲》,我想指出几个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可能将数据拱手让出的场景,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社交网络

全球每分钟有超过500小时的视频被上传至Youtube、45万条新信息在推特诞生、250万条信息被传到Facebook上。社交软件成了现代社会人与人沟通的刚需。

14.jpg

随着我们不断的把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上传到社交软件,越来越多的数据被社交软件公司掌握。

所以,在社交软件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选择有保障的软件公司;不要因为一时好奇,而用不靠谱的社交软件分享隐私,因为我们真的无法知道,这些软件公司究竟会怎样处置我们的隐私数据。

身份验证

无论是使用互联网平台还是实体服务,为核实身份、评估信用,我们经常会被要求提交各种现实世界中的法律身份文件,如身份证、驾驶证、社保信息、信用卡信息等等。

15.jpg

在上传法律身份数据之前,大家请确认这个公司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具备相关牌照。

拿征信领域来说,就在2018年1月4日,央行受理了“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这意味着中国首张个人征信牌照有望在近期落地。“百行征信”是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由国内8大征信机构联合成立。

16.jpg

选择这类有资质的互联网征信机构,能从技术和法律层面最大程度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

生物特征泄露

随着芯片和传感器成本下降,性能提高,我们随便就能买到不少好玩的智能产品,比如最近大热的智能音箱。

以苹果公司Homepod为代表,用户可以完全使用Siri来语音操控Homepod――但这牵涉到了另一个问题,人类生物特征的泄露。

17.jpg

我们每个人都能用独特的生物特征来验证身份,比如指纹、面部识别等。其实我们的声音也是一种生物特征,我们把它称之为“声纹”。

在我们跟智能音箱“说话”的时候,语音是会被采集到云端进行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分析的,因此我们的“声纹”有可能人复制甚至模仿。

18.jpg

今年1月,某卫视播出了一段由人工智能“复活”已经去世的著名配音艺术家李易老师的声音,重新配的纪录片片段。这个视频颠覆了很多人对机器配音“卡顿、跳跃、不自然”的刻板印象。

若我们的“声纹”数据被掌握技术的坏人滥用,后果让人细思极恐。

类似的问题在其它生物识别产品中也可能发生。比如指纹技术,目前它在手机、门禁、智能家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面对如此繁多的指纹设备,用户的数据安全很难完全得到保障。

19.jpg

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小贴士,越难获取到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对来说是越安全的。比如我们在近距离情况下的眼球虹膜信息、手腕上的静脉动态信息、多维度提取结合的手写签名等,没那么容易被复制滥用。

文档数据

上一期《何洋开讲》中,我就提出过数据分类的问题。分类管理好自己周围的数据,是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

20.jpg

这个概念与“垃圾分类”非常类似:

我们都知道,如果提前将垃圾分类,就可以大大提升垃圾降解处理和循环再利用的效率。

如果我们提前将文件数据进行分类,利用不同的物理特性,区别对待,逐个聚焦击破;无论从效果还是性价比角度看,都会大大提升可行性,甚至有很多技术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比如我们手机和电脑中不涉及机密的文件数据,我建议可以直接用市面上口碑较好的大众云产品备份。

21_副本.jpg

而对于机密文件数据来说,还是尽早部署一套私有云产品,把文件放进“数据保险箱”里。

22_副本.jpg

特别是对企事业单位来说,想要对机密文件或数据进行高效的管控,需要搭建一套先进的私有云,这个投入是合理且明智的――尤其在今天这样复杂的网络环境下。

国家此前就已经明确规定,一些专业领域和特殊岗位必须使用私有云。从这个趋势来看,文档和数据的安全应用,国家已经想到了前面。

此为亿邦专栏作者文章,如要转载请签订内容转载协议,联系run@ebrun.com

标签:

作者: 何洋

来源: 亿邦动力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