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平安CFO:科技价值还未体现 或考虑拆分上市

新浪科技   澎湃新闻阅读:1498赞:112017-11-22

2017年,中国平安股价大幅上升,截至11月21日,中国平安的市值已经突破1.58万亿元,一跃成为仅次于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世界第二大市值保险公司。

传统金融和科技板块各自还能为中国平安作多大贡献?

2017年,中国平安股价大幅上升,截至11月21日,中国平安的市值已经突破1.58万亿元,一跃成为仅次于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世界第二大市值保险公司。

近日,平安集团首席财务执行官兼总精算师姚波接受了澎湃新闻等媒体专访,就公司股价、核心寿险业务价值、科技板块拆分上市等情况一一作答。

谈股价:保险估值修复+科技技术盈利

在今年中国平安的投资者日现场,出现了一群背着双肩包、打扮更为休闲的TMT投资经理。

“现在科技公司都是50、60倍的市盈率,同时对于传统的金融投资者来说,平安虽然只有十几倍的市盈率,但我还有科技,这个价值还没有被完全展示出来。包括我们在孵化的很多互联网科技的东西,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把这些东西拿到市场上,让市场认可他的价值,这个价值就会反映到整个平安的市值当中,这个还是有很大的空间,也是我们在积极准备的。”姚波表示。

从2017年1月1日至11月20日,中国平安A股涨幅达到117.95%,最高价触及76.49元/股,市值突破万亿。这个数字,超过了同一时段贵州茅台(600519.SH)106.32%的涨幅。和贵州茅台(600519.SH)打出消费升级概念类似,中国平安主营业务中的保险板块同样属于消费升级的阶段。

姚波认为,过去,市场对于保险股的估值是一般是内含价值的一倍,随着保险消费升级,保险股的估值在慢慢修复。从目前中国平安的架构来看,既有核心金融业务的盈利持续增长,同时在利润结构中还有依靠科技技术盈利的部分,姚波表示,未来中国平安还将保持健康发展的趋势。

在分红方面,姚波表示,公司有信心继续维持目前17%上下的净资产收益率。“我们也在提高派息水平,把额外的利润还给股东,同时又保持一个比较健康的净资产收益率。”

谈利润:新业务、投资、经营三方持续贡献利润

新业务、投资、经营这三驾马车,正为平安寿险利润增长提供着持续不断的动力。

寿险业务作为中国平安现阶段的“造血机”,其会计利润主要由剩余边际释放、投资回报偏差、经营偏差、会计估计变更这四者相加而来。

其中,剩余边际释放是会计利润的核心来源,简单来说,公司的新业务会带来新业务价值和剩余边际,存量的剩余边际每年会进行摊销释放。过去五年,平安寿险剩余边际摊销对税前利润贡献的平均值达到了115.5%,此外,投资回报差异和经营偏差对税前利润的贡献合计超过30%。

姚波向澎湃新闻表示,公司在计算新业务价值和剩余边际时的假设都是相对稳健和保守的,从实际经验来看,通过提升公司效率加之科技运用,目前的实际情况好于定价假设。

从利润波动的影响因子来看,姚波称,由于传统险、分红险、万能险均衡发展,从而降低了公司对利率的敏感性。从过去五年平安代理人渠道分账户新业务保费平均占比来看,传统险占了33%、万能险占了22%、分红险占了45%。

姚波首次提出,万能险和分红险对于利率的敏感度相当于更类似于浮息债。一般来说,在市场利率下降的时候,公司会下调分红水平和结算利率。假设市场利率由初始的5%降至4%,固息债的变动高达8%,而浮息债的变动仅为1%。

截至2017年中报,平安寿险中传统险的保险期大于50年,资产久期为7-8年,负债支出现金流久期在15-20年之间,而分红险和万能险的负债支出现金流久期仅为3-6年。也就是说,平安寿险整体资产负债有效久期的缺口小于5,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资产和负债两端的匹配差距。

谈科技:科技板块成熟后考虑拆分上市

“我们的一些科技业务、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未来如果条件成熟,会考虑拆分上市。”

姚波笑称,最近看着一些科技公司上市,发现市场对于优质品牌的认可度较高,估值相对也较高,如果科技板块调整之后对公司价值有帮助,公司会考虑拆分科技板块上市。

姚波称,由于公司传统金融业务还在持续高速增长过程中,而这部分传统金融业务产生的盈利为科技板块的成长提供了时间和资源。对于公司来说,科技带来两大影响:一是科技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产品的服务水平、客户的体验、风控的水平等这些量化的效应会反映在公司自身的业务当中;二是科技的对外服务,尽管有一些业务在孵化的过程对外的收入不一定很大,但这部分科技业务已经首先抢占了市场和端口,对未来的收入产生有所保证。

“未来科技对外产生的收入还有盈利绝对会慢慢起来”,姚波表示。

标签:

作者: 澎湃新闻

来源: 新浪科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