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资讯>数据>1-5月份大同市经济运行情况
1-5月份,大同市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良好,延续了一季度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亿邦动力讯】07月15日消息,山西统计信息网公开数据显示:1-5月份大同市经济运行情况。
以下为数据公告原文:
1-5月份,大同市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良好,延续了一季度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4.4亿元,同比增长9.4%。
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5亿元,同比增长8.7%。
1-5月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3.0亿元,同比增长13.7%。
二、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一)工业生产运行平稳
1-5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9.4%,比去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
五大行业全部正增长。能源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98.1亿元,同比增长4.3%;材料与化学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3.1%;消费品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3.1亿元,同比增长29.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他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6.9亿元,同比增长94.5%。
主导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发展平稳。1-5月份,全市原煤产量为4785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同煤集团生产原煤3991万吨,同比增长5.9%;市地方煤矿生产原煤794万吨,同比下降14.7%;洗煤产量2506万吨,同比增长11.3%;发电量175亿度,同比下降8.5%,其中,风力发电15.7亿度,同比下降12.0%;水泥产量151.8万吨,同比增长1.3%;合成橡胶11361吨,同比下降7.6%;化学原料药9972吨,同比下降7.7%;中成药316吨,同比增长32.7%;电力机车14台,同比下降30%。
先行指标稳步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9%,其中工业用电量(未包括部分电厂自用电)同比增长11.2%。货运量:大秦铁路货运量8341万吨,同比增长1.0%。
煤炭行业与非煤行业同步增长。1-5月份,煤炭行业增加值完成72.5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市比重50.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非煤行业增加值完成72.0亿元,累计增长10.1%,占全市比重49.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9个百分点。
(二)投资保持稳步增长
1-5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5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0.1亿元,同比下降1.9%;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2.7亿元,同比增长40.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5.3亿元,同比下降4.8%,比一季度回升62.9个百分点,比上月回升2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完成40.1亿元,同比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90.1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市投资比重为66.5%,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
大项目引领带动强。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76.0亿元,同比增长23.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6.1%,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个百分点。
转型项目投资推进顺利。转型项目投资完成86.5亿元,同比下降6.5%,占全市投资比重为63.9%。其中,新兴产业投资完成82.1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为60.6%;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投资完成4.4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为3.3%。
工业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工业投资完成40.1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9.6%,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5.2亿元,同比增长13.6%。高技术产业投资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536.7%,较去年同期提高了622.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9个百分点。
(三)限上消费继续提升
1-5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7.0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城城镇实现零售额76.6亿元,同比增长3.3%。乡村实现零售额0.4亿元,同比增长9.9%。
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稳定增长。1-5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8亿元,同比增长19.5%;饮料类实现零售额0.42亿元,同比增长6.0%;烟酒类实现零售额1.4亿元,同比增长33.6%;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0.7亿元,同比增长16.1%。
(四)财政收支形势稳定
1-5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4.2亿元,增长17.2%;非税收入完成8.8亿元,下降3.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135.1亿元。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13项民生支出共执行112.4亿元,同比增长7.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3.2%。民生支出增速和占比高于去年同期0.2和0.9个百分点。
此外,山西省日前还公布了以下关键数据:
截止2019年5月末,吕梁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54.9亿元,较年初增加168.9亿元,增长7.4%。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09.1亿元,占到各项存款余额的16.7%,较年初增加10亿元,增长率为2.5%;住户存款余额1723亿元,占到各项存款余额的70.2%,较年初增加120.2亿元,增长了7.5%;广义政府存款余额322亿元,占到各项存款余额的13.1%,较年初增加38.7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为1124.6亿元,较年初减少25亿元,增长率为-2.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98.3亿元,占到各项贷款余额的26.5%,较年初增加6.2亿元,增长率2.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816.2亿元,占到各项贷款余额的72.6%,较年初减少41.2亿元,增长了-4.8%。
-------------------------------------------------
今年以来,在临汾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牵引,以供改和综改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引领经济发展各项工作。1-5月,全市经济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运行态势,工业经济稳中有升,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消费市场总体平稳,财政提前实现“双过半”目标。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在增强,产业升级的步伐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工业经济稳中有升,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增速分别比1-4月和一季度加快1.3和3.8个百分点。
企业开工率逐月提高。今年年初,受春节放假和安全生产等因素影响,企业开工率较低。为积极恢复企业生产,全市上下一心,部门联动,实施入企服务,推动企业复工复产,2-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分别为:79.2%、85.5%、86.8%和87.7%,四个月内提高了8.5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速回升起到积极支撑作用。
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增长加快。1-5月,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8%和12.5%,增速分别比1-4月加快2.5和8.5个百分点。
小微型企业和私营企业运行良好。2018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和《关于促进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举措,收到积极成效。今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小微型企业和私营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7%和6.6%。
关联指标较快增长。1-5月,全市工业用电量5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增速比1-4月加快0.5个百分点;全市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1071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同比加快2.8个百分点。用电量和企业贷款较快增长,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回升。
二、消费市场总体平稳,旅游收入快速增长
1-5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1.9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完成3941万元,同比增长1.4倍。
升级类消费品零售额较快增长。其中,五金、电料类增长32.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4%,书报杂志类增长21%,金银珠宝类增长9.7%。
餐饮消费增速不断加快。1-5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餐费收入1.3亿,同比增长4.9%,较上年同期加快2.6个百分点。
旅游市场快速增长。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数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5月,全市旅游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29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6.8%;旅游总收入277.1亿元,同比增长26.6%。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制造业投资有力拉动
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4亿元,同比增长8.4%。
制造业投资有力拉动。1-5月,受晋南钢铁2×1860立方米炼铁高炉、沃能化工乙二醇联产等项目带动,全市制造业投资完成28.8亿元,同比增长5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1个百分点。
工业技改投资快速增长。1-5月,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33.7亿元,同比增长65.7%,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由同期的46.2%提高到60.1%,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0.3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释放。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借力央行定向降准等利好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1-5月,全市民间投资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17.5%,较1-4月增速加快1.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增速9.1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3.3%提高到68.6%。
民生领域投资持续发力。1-5月,全市民生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41.2%,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2.8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同期的5.3%提高到6.9%,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四、财政增速高位运行,民生类支出增长较快
据财政部门统计,1-5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3.8亿元,超序时进度13.4个百分点,提前44天实现“双过半”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2%。
从收入构成看,1-5月,全市税收收入53.2亿元,增长19.9%;非税收入20.6亿元,增长36.9%。从支出情况看,1-5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8.3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增长较快的有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增长1.2倍,交通运输支出增长99.4%,节能环保支出增长44.6%。
五、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1-5月,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2678.9亿元,较年初增加177.2亿元、增长7.1%;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514.2亿元,较年初增加88.1亿元、增长6.2%。
1-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5月份同比上涨2.9%,环比下跌0.4%。5月份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呈“5升3降”态势。食品烟酒类、医疗保健类、居住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分别上涨6.6%、5.4%、3.9%、1.6%、0.7%;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4.5%、0.4%、0.1%。
六、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
“三去一降一补”成果不断巩固。4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51.4亿元,同比下降7%。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2.5元,比年初低2.2元;短板领域投资增加。1-5月,全市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同比增长89.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4.8%;民生类中,教育投资增长3.3倍。
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激励和扶持力度,设立“市长创新奖”。2018年,拟奖励通才优特品质钢研发等15个项目,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了企业创新动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随着创新创业的深入推进,我市新注册市场主体快速增长。1-5月,全市新注册市场主体2.11万户,同比增长31.6%,平均每天新登记140户,同比增加34户。
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近年来,全市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今年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同比增长7%,增速分别比第一、二产业快8.8个和3.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1-5月,全市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6%,增速分别比第一、二产业快13.9个和6.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4.6%、12.2%、15.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0.9%和38.1%。
总的来看,前5个月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全市持续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全市上下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主旋律,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持续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准确把握中央和省政策举措,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抓好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持续推动全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
今年以来,忻州市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牵引,积极对标一流,主动迎接新时期的新挑战,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重转型升级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一、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5.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7.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上升71.9%,股份制企业增长5.3%。
工业增加值三大门类齐增长。1-5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上年同期加快10.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12.5%,比上年同期加快13.4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0.6%,比上年同期年减缓19.1个百分点。
五大行业“四升一降”。1-5月份,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增长9.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下降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0.6%;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2.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2.8%。
在全市重点监测的14种工业产品中,有8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1-5月份,原煤2859.8万吨,同比增长12.2%;钢材23.1万吨,同比增长17.5%;铁矿石原矿量220.0万吨,同比增长182.5%;水泥72.4万吨,同比增长6.5%;生铁20.9万吨,同比增长18.1%;发电量15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白碳黑0.4万吨,同比增长5.5%;法兰16.2万吨,同比增长24.0%。
工业企业盈利持续增长。 1-4月份,全市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2.8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利润总额21.4亿元,增长21.7%,利润总额较一季度增收5.1亿元。规上工业实现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利税39.3亿元,同比增长9.7%;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128.5亿元,同比增长0.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7%,比去年同期增长0.7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占六成。1-5月份,全市全社会用电量51.0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为0.4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为32.2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为12.8亿千瓦时;全市工业用电量31.3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量的比重为61.4%。同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5.5亿千瓦时,其中:城镇居民用电量为3.5亿千瓦时,乡村居民用电量为2.0亿千瓦时。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1-5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0.1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2%,下拉全市投资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4.8%,下拉全市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8%,占比达47.0%,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同期的8.9:47.8:43.2转化为8.2:44.8:47.0。
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1-5月份,全市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44.6%,高于全市投资平均水平40.8个百分点,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中,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24.3%,增速高于全市投资平均水平20.5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稳步增长。1-5月份,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8%,较上年全年加快28.8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比重达到61.0%,占比超过六成。
工业技术改造持续发力。1-5月份,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5.4%,占工业投资额的22.0%,占比较1-4月提高0.9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快速增长。1-5月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2.9%,增幅比全省(17.8%)高出15.1个百分点,保持了今年以来的高位增长态势,1-2月份、1-3月份、1-4月份增速分别为20.1%、42.5%、36.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6%,比上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同比增长26.6%,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74.2%。
三、财政形势良好
1-5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03.9亿元,同比增长31.8%,增幅较上年同期高出7.1个百分点。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9.8亿元,同比增长35.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2.6亿元,同比增长28.1%;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3.3亿元,同比上升93.0%;罚没收入完成1.2亿元,同比上升52.2%;专项收入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45.1%。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155.5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5亿元,同比增长19.0%;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4亿元,同比增长121.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0亿元,同比增长12.3%;城乡社区支出15.2亿元,同比增长88.2%。
四、金融运行稳定
截止2019年5月末,忻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88.3亿元,较年初增长7.2%。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68.5亿元,占到各项存款余额的11.7%;住户存款余额1707.2亿元,占到各项存款余额的74.6%,较年初增长6.4%;广义政府存款余额312.2亿元,占到各项存款余额的13.6%。
各项贷款余额为934.1亿元,较年初增长1.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76.6亿元,占到各项贷款余额的29.6%,较年初增长3.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657.5亿元,占到各项贷款余额的70.4%,较年初增长0.3%。存贷比为40.8%,比上年同期减少1.3个百分点。
五、市场物价总体稳定
1-5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涨幅比1-4月上升0.1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六升一平一降”,食品烟酒类上涨4.9%,居住类上涨3.0%,医疗保健类上涨0.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0%,衣着类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2%。
六、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
1-5月份,全市旅游总收入199.6亿元,增长22.0%;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2063.7万人次,增长16.4%;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7711人次,增长5.0%。旅游外汇收入290.9万美元,增长6.5%。国内旅游收入199.4亿元,同比增长22.0%。
总的来说,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仍需继续关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要精准帮扶,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落实帮扶方向和责任,分节奏、按节点,完善精准帮扶策略,真正解决企业困难,完善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做到平衡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全力优化资源配置,继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项目。进而继续落实民间投资政策,激活民间动力,跟进各类项目进程,为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导航垫基。
【本文来源:本文摘编自公开信息,由亿邦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Ebrun Go整理输出,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错漏欢迎联系run@ebrun.com 沟通处理,如转载,请注明源头,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