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一键发布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联系方式只用于平台与您联系,牛选时刻保障您的隐私安全
需求描述*
确认发布
取消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降幅扩大

亿邦动力网   亿邦动力网阅读:723赞:102019-09-25

  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3311.8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19位,排名比上半年后退3个位

【亿邦动力讯】09月24日消息,陕西省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1-7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降幅扩大。

以下为数据公告原文:

  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3311.8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19位,排名比上半年后退3个位次;实现利润总额1222.8亿元,同比下降10.6%,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8.9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22位,排名比上半年后退2个位次。

  一、营业收入增速回落

  从能源工业看,1-7月,全省规上能源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376.7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0.7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营业收入1449.2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营业收入861.1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173.8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营业收入892.6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

  从非能源工业看,1-7月,全省规上非能源工业实现营业收入8935.1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营业收入164.1亿元,同比下降26.8%,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8个百分点;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实现营业收入150.5亿元,同比下降18.6%,降幅扩大0.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08.9亿元,同比下降7.2%,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

  二、利润总额降幅扩大

  从能源工业看,1-7月,全省规上能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84.3亿元,同比下降10.5%,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410亿元,同比下降16.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9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总额182.4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回落8.5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7亿元,同比下降54.4%,降幅扩大6.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64.9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

  从非能源工业看。1-7月,全省规上非能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38.5亿元,同比下降10.7%,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5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14.8亿元,同比下降4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6.5亿元,同比下降17.8%,降幅收窄7.6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1亿元,同比下降20.7%,降幅扩大10.3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8.3亿元,同比下降44%,降幅扩大8.6个百分点。

  三、单位成本有所上升

  1-7月,全省规上工业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1.8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9.84元,较同期增加1.36元,单位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

此外,陕西省日前还公布了以下关键数据:

  今年上半年,前期关中及陕北气候偏旱,后期雨水充沛,墒情较好,水果生产没有遭遇大的灾害,总体形势好于上年。

  一、水果生产形势看好,时令水果产量增加

  今年以来,全省大部分果区气候适宜水果生产,水果授粉和挂果季,气候条件良好,雨水充足,利于果体的膨大。时令水果呈恢复性增长。据统计,上半年水果产量50.4万吨,同比增加4.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其中,桃、樱桃增产1.5万吨和2.0万吨,对水果增产贡献分别达到35.7%和47.6%。

  二、小宗水果蓬勃发展,苹果价格持续上涨

  伴随着我省着力推进苹果、猕猴桃做大做强,各地根据农民脱贫增收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水果结构性种植调整遍地开花,丰富了“果篮子”水果品种,不同品种水果呈梯次上市,利于稳定水果价格,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统计显示,全省桃、柿子、樱桃等特色水果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3.6%、22.1%和7.3%。枇杷、拐枣等鲜有品种也在汉中、安康蓬勃发展。

  去年苹果生产遭遇严重灾害减产,市场供应和库存双不足,今年5月份,延安等主产区苹果接近售罄,导致苹果价格持续上涨。据监测,上半年苹果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34%,创历史新高。随着桃、西瓜等时令瓜果陆续上市,一定程度抑制了苹果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2季度,苹果价格环比上涨15%。

  三、果农生产积极性增强,亩均生产投入快速上涨

  受果品销售价格不断刷新历史高位的激励,果农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投入意愿强烈,果农生产信心充足,果业生产投入大幅增长。据统计,上半年监测户果业生产投入亩均766.30元,同比增长21.2%。

  分品种看,苹果亩均直接生产投入1252.11元,增长17.5%。其中:肥料费550.99元,增长0.5%;农药费138.06元,增长18.1%;雇工费287.73元,增长37.7%;套袋费215.15元,增长42.2%;水费23.47元,增长67.4%。

  梨亩均直接生产投入880.86元,增长55.2%.其中:肥料费346.34元,增长57.3%;农药费104.58元,增长19.1%;雇工费223.18元,增长45.7%;套袋费93.60元,增长111.6%;水费66.91元,增长53.2%。

  猕猴桃亩均直接生产投入887.08元,增长7.6%。其中:肥料费536.48元,增长7.6%;农药费51.27元,增长0.8%;雇工费233.27元,增长3.3%;水费12.63元,增长63.5%。

  柑橘亩均直接生产投入386.47元,增长2.5%。其中:肥料费133.40元,增长3.6%;农药费41.33元,增长0.8%;雇工费166.62元,增长2.8%。

  红枣亩均直接生产投入89.24元,增长23.0%,其中:肥料费50.66,增长22.6%;农药费9.11元,增长8.7%;雇工费21.47元,增长8.4%。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片古老的土地迸发出了无限的生机,中国经济自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大发展,非公经济在70年的历史征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在坎坷中逐步成长壮大,特别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为非公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措施的推动下,陕西非公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经济规模扩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领域不断拓宽的良好态势。

  一、企业数量快速增加,非公经济彰显发展活力

  陕西各级政府从强化引导、政策扶持、营造氛围等方面入手,积极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推动力度,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量显著增加。1997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为77.47万户,2018年增加到215.18万户,是1997年的2.8倍;1997年底全省非公企业单位为2.26万户,2018年增加到75.87万户,是1997年的33.6倍;非公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企业资本大幅度提高。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分布于陕西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整体实力稳步提升

  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激励和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总量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明显增强。2018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3238.62亿元,较1997年增加12874.54亿元,是1997年的36.4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26.7%提高到了2018年的54.2%,提升27.5个百分点。2018年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4%,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成为陕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转型升级成果凸显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陕西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帮助非公企业度过难关,同时加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批拥有自主产权、节能环保和高科技企业应运而生,为非公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到2018年,三次产业非公有制增加值分别为458.35亿元、6666.40亿元和6113.88亿元,占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5.0%、54.8%和58.5%,与1997年比较,一产降低7.7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提升了33.8和29.2个百分点。在非公有制经济各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二、三产比重明显上升。

  四、非公有制工业较快发展,骨干企业逐步壮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非公企业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和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为重点的行业,以煤炭、有色金属、汽车、钢铁、医药等骨干工业企业的框架结构基本形成。2018年末“一套表”工业中非公控股企业5535户,占“一套表”工业总数的86.1%。2018年,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达到5082亿元,是1997年的14.5倍。在工业内部,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对整体工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18年,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52.7%,比1997年提高31.7个百分点。在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内部,涌现出一大批像东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经济实力与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和陕西长宏铝业、彬县煤炭等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形成了一批如“银桥乳业”、“开米”等国家名牌产品。比亚迪、吉利、三星、西安杨森制药、西安邦奇制油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入驻陕西,成为陕西发展非公经济潜力巨大、优势明显的新经济增长点。

  五、民间投资增势较快,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陕西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大有效投入力度,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发展能力,大幅降低创业门槛,激励投资人自主创业,在政策上首先体现在放宽创业投资主体上。突破过去的规定,允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为公司股东或发起人投资设立公司,允许其委托代理人行使自己作为股东的权利。同时将可以作为投资主体组建公司的企业法人、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三个范畴,扩大到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村民委员会等更大的范围,非公有制企业家对宏观政策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2018年,民间投资增长22.3%,增速较上年加快11.5个百分点,达到历史较高水平,高于全国13.6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9.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国定资产投资的比重45.3%,民间投资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优化产业结构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城乡市场繁荣兴旺,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非公经济的发展对于陕西商贸流通领域及电商的发展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大量的个体经营者在全省城乡星罗棋布,形成了以商品经营为重点,生产资料、中介服务、科技咨询等多形式发展,奠定了大商贸、大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的新格局。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以其经营分散、灵活多样的特点,在方便居民生活、活跃城乡消费市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8年,全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2063.67亿元,是1997年的34.2倍。

  七、增加社会就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非公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陕西城镇化,加快经济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已成为陕西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施强省战略、振兴陕西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2018年全省城镇非公企业从业人数达到916.6万人,占全省城镇企业从业人数比重为80.5%。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支持了公有制企业用人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转型,为缓解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容纳剩余劳动力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维护社会稳定与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陕西非公有经济经历了70年的快速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繁荣城乡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几年来催生了一批高新科技和节能环保企业,非公企业在国际大环境下实现了转型升级,优化了产业产品结构。在认真总结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同时,还要正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扎扎实实的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中遇到法律保障不健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留人难和高级管理和高级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只有清除了非公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为企业营造真正公平的营商环境,维护企业的各种合法权益,才能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家创新、开发、创业的积极性,才能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引领下,促进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引领带动作用凸显,已成为陕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生力军。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各国政府纷纷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2009年,我国提出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2010年9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产业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不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七大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陕西积极抢抓各项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265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0.8%;2013年至2018年间增速连续保持两位数,年均增长13.2%。

  (一)占全省GDP比重稳步上升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总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连年稳步提升,由2013年的9.4%上升至2018年的最高值10.8%。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贡献明显。

  (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大幅增长

  2018年末,陕西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共1442户(不含军工),比2014年末净增加551户;实现总产值4926.8亿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份额连创新高,2018年占比达到19.5%,比2014年增加7.2个百分点,成为资源型省份陕西的一张靓丽的新名片。分产业看,2018年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四大产业,实现总产值3515.9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71.4%。

  (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1、节能环保产业投资规模持续攀升。2018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466.7亿元,2013-2018年实现年均增长7.8%。2013至2017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共3459.2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7.7%,投资规模和热度持续攀升,在七大产业中投资力度最大、增速最高。2014年陕西成立陕西环保产业集团,业务覆盖环保全产业链。以思安新能源、陕鼓节能技术服务公司为首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业脱颖而出,打开了陕西先进环保产业新格局。目前,陕西形成了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综合管理服务产业体系。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异军突起。2018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77.7亿元,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5.6%,比2013年提高9.5个百分点,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份额逐年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陕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华为、中兴、中软国际为代表的10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以及高通、英特尔、微软等为代表的30多家世界著名公司在西安建立研发机构。以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西安中兴通讯终端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为引领,构建存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完整产业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引领作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延伸智能终端产业链,有力推动了陕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3、生物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陕西以“出好药、树品牌,全力打造千亿生物医药产业新支柱”为目标,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创新,优化升级,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加快发展迈上中高端。2018年,陕西生物产业实现增加值405亿元,2013年以来年均增长10.8%。生物产业战新产值3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西安杨森制药、陕西步长制药、陕西必康制药和陕西白鹿制药。美国强生公司疫苗项目落地和产业化,咸阳高新区医药产业园500亿产值规模的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以及西安蓝港数字医疗等项目持续推动我省生物产业强有力发展。

  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速。随着“军民融合”产业的深入推进,陕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246亿元增加到2018年399.5亿元,年均增长14.1%。飞机制造作为陕西高端装备制造的主导产业,在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等航空类研究所以及西飞、陕飞、西航、庆安集团等骨干航空企业带动下,做好小型机、民用无人机研制以及C919大型客机、ARJ21支线客机研发及生产。中车长客和中车西安合作建设轨道客车造修基地,填补了省内轨道客车整车制造空白。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大数据、通信物联高端军工装备产业高地。中节能集团高端环保装备产业园、正泰智能电器、中铁西北高端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强力推进,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有力促进陕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5、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2018年,陕西新能源产业增加值237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8.9%,较2013年增加5.5个百分点。从内部六大领域来看,陕西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太阳能产业,其中光伏设备及元件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增加值占新能源产业一半以上。分区域来看,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安、榆林。西安以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和制造为主,依托重点企业,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制造,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交直流输配电设备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以及太阳能产品和生产装备制造;榆林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产业。

  6、新材料产业资源优势突出,产业贡献大。2018年,陕西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409.7亿元,2013年以来年均增长17.1%。新材料产业作为我省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工业总产值一直处于七大产业之首。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和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资源储备,钛材生产占国内产量60%,钼材生产量亚洲第一,在核电级锆材研发、生产及检测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随着西部新锆高品质钛锆材项目建成,陕西将成为核电堆芯组件材料及器件的唯一供应地。

  7、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运而生,增长强劲。近年来,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为应对节能减排的重大挑战和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面对调整与机遇,我国抢占先机,新能源汽车和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个平衡的层面上创新,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广阔。2018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增加值54.1亿元,2013年以来年均增长9.2%。该产业主要是以大企业带动发展,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战新产值2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和渭南星美银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及充电配套、整车制造等核心技术以及拥有成熟市场推广经验的企业,新能源汽车销售足迹遍布全球6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个城市。陕汽集团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具备新能源商用车系统集成及核心零部件开发能力,在LNG、甲醇、二甲醚等节能重卡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45%。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不断培育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直以来都是政策关注的重点。主板市场仍是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的主战场,其中中国西电、秦川机床、天和防务、宝钛股份、金钼股份、盘龙药业等企业具有各产业代表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深化和落实,民营企业投资的信心不断巩固,民资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明显加快,新能源、智能科技等成为民资投资的重点和新领域。支持政策的不断加强和落地,也大大激发了民间投资主体的创新活力,不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

  二、关中、陕南、陕北竞相发展,亮点纷呈

  从区域看,2018年关中地区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省的73.4%,其中西安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省的48.7%;陕南、陕北地区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16.8%和9.8%。

  关中是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截止2018年末,西安有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企业数超500家,居全省首位;咸阳、宝鸡、渭南三市企业合计近400家。关中地区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到全省69.3%,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聚集地。西安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2400亿元,占全省的48.7%,以绝对优势领先。咸阳总产值超420亿元,占8.6%;宝鸡、渭南、铜川、杨凌总产值合计则在780亿元以上。

  陕南地区以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力。2018年,陕南地区实现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8%。依托陕南秦巴山区天然地理优势,以必康制药、白云制药、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江兴医化科技有限公司为引领的陕南生物产业蓬勃发展。商洛新材料产业和安康生物产业较为突出;汉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最为突出,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最聚集,产业规模达全省第二;随着汉中航空智慧新城的崛起,汉中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陕北地区新材料、节能环保集聚发力。在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北元化工的引领下,榆林市新材料产业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75.3%,新材料产业占比大且相对集聚。延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8.3%。

  三、新时代、新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点,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主赛场,市场前景广阔。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2018年,国家发改委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发起设立规模约3000亿元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基金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建设,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党中央、国务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定位和新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将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新机遇,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巨大市场和发展机遇,陕西应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石墨烯等一批产业集群;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数字创意产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优化投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打造新经济增长点,扎实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本文摘编自公开信息,由亿邦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Ebrun Go整理输出,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错漏欢迎联系run@ebrun.com 沟通处理,如转载,请注明源头,并自负法律责任。】

标签:

作者: 亿邦动力网

来源: 亿邦动力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电商头条网发表或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电商头条网证实;电商头条网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电商头条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电商头条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电商头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电商头条网客服邮箱;service#hotniu.cn(请将#改成@),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侵权投诉反馈邮箱:service#hotniu.cn(#改成@)

  • 今日头条
  • 本周头条
  • 本月头条